如何讓「教學」不只是教,而是學會知識,並帶走回去實踐的能力

「教學的技術」下課後,帶給我的三項後續行動

Posted by Mora Chen on Wednesday, November 4, 2020

TOC

「教學的技術」這堂課在教什麼?

抽到福哥的「教學的技術」的線下課,當下真是又驚又喜,可以一睹福哥實際在課堂上的風采, 但心裡也不免有一絲的疑惑,已經看過了教學的技術的書與線上課程, 實體課程又有甚麼不同? 對我來說,這一堂線下課,是一場教學的即時表演,這堂課不是在教,而是讓你在觀察與體驗, 感受上台教學的現場與氣氛。 高度專注,互動性高的課程, 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福哥課堂舉手盛況

福哥課堂舉手盛況

為什麼我想上「教學的技術」這堂課?

2019 年是我教學的起點, 開始教授 python AI 資料分析課程, 資料分析的課程是一堂很生硬的課程, 要建構程式思維概念, 需熟捻程式語法, 運用觀察能力, 從資料中萃取出不同的決策觀點並闡述出來。

來上這堂課的人, 大部分是大公司的工程師、學校的教授與業界的經理們, 大家都是利用周末整整兩天 14 個小時來學習, 對於這些努力向學的職場工作者, 怎麼運用不同教學方法, 讓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取得資料分析的綜合性能力, 而不是只是熟悉這些語法, 是我最終的目標。 而這挑戰,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一開始課程的設計,將資料分析的能力, 由淺至深的猜解成一個一個小單元, 先把程式概念和資料處理邏輯的基礎打好, 並透過每一個單元的一題練習題, 實際讓學生操作與思考。

資料分析課程架構

資料分析課程架構

這樣的設計獲得學員很好的評價, 有練習題的設計,可以馬上得知教授內容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 可以節省回去再複習的時間, 回去的時間可以馬上利用課堂中所學, 立即使用在工作場景中。

練習題外,設計小組演練進行專題的實作, 再短短的 12小時內熟悉程式語法和資料處理思維概念, 並在最後兩個小時實作與發表, 的確很有挑戰性。

建構舞台讓學員上場發表

建構舞台讓學員上場發表

為了讓學員有更好的教學體驗與品質, 我鞭策自己必須滾動式挑整, 每次上完課都會自我紀錄, 除了肯定自己這一次好的地方外, 同時規劃出下一次可以更好的地方, 也從助教與學生的口中, 發現自己的授課風格與其他老師的差異。

但我發現在有些地方,仍有可以更好。 比如,自己很容易怕麻煩學員, 而不太願意變動上課的桌椅的排列方式, 因為程式課程每一個人都必須使用電腦, 有電腦檔在前,又必須要小組討論的狀況下, 怎樣才是一個最好的上課方式? 是我一直思考的地方。

另外,受限於時間 14 小時上課時間的限制, 小組演練我做給你看的部分, 會因為時間的壓力下, 無法好好的示範, 也是我目前一個很大的難題, 這也是我想進入福哥的課堂, 從這一堂線下課所想要找的答案。

這堂課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1.看到混合式教學的可能,先上線上課搭配線下課程
參與「教學的技術」的線下課時, 和今年初的線下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 當天,每個學員在上課前幾乎都已經先看過線上課程的內容了, 因此,福哥在教學的流程設計有很多巧思, 以演繹的方式,讓大家來找出不合宜的教學應對方式,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深刻回憶合適與不合宜的教學應對上的差異。

在課堂中,我不時比對自己的教學現場, 在高強度的課程下,同步思考哪些方法能用在自己的課堂中, 突然觸電般迸出, 資料分析的課程有很多先備的知識, 如果能先預錄一些線上課程, 讓學員在上課前就先看過,熟悉練習後, 再來實體課程進行小組演練與熟悉資料分析的團隊運作, 原本的 14 小時可以有更多設計的空間與可能性, 就可以跳脫原本時間不夠的問題。(笑,想到這覺得自己很聰明)

但前提是,我必須突破心防錄製線上課程。 (冏,是我另一個挑戰,我需要錄影高手的神救援)

2.確保教學目標與小組演練系統性步驟的一致性,才能讓學員有帶著走的能力
在很多課程通常都有專題的設計, 但每每總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讓你操作, 時間內做不完就回家做, 如何在一定的時間內,紮紮實實有具體的產出, 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成就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怎樣的小組演練的專題設計才叫好?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 必須有一定的難度又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在福哥的課堂上,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之前小組演練的設計,怕學生已經連上 12小時的課太累, 不敢要求太多,僅是把程式碼運用課堂上的方式做調整, 然後上傳到網站看成果,在上台發表。 原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資料分析的能力。(這也太大了吧!!) 應該先把教學目標,拆解成有架構性的教學行動目標, 小組演練的設計上, 小組演練的產出必須有系統性的步驟, 同時每一個步驟必須能對應到教學行動目標上, 確保教學目標與小組演練系統性步驟的一致性, 這時突然體會到福哥說的, 教得越少,學得越好這句話, 不要試圖把所有東西都讓學員知道, 而是能拆解出最重要的部分, 著重於怎麼設計與引導,讓學員到下課前有能力做出來。

老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學習體驗的設計師。
~ 蘿拉.麥可貝恩(Laura McBain)

3.在競爭氛圍下,建構出教室裡的安全感
在福哥的課堂,每一個人都必須上台。(完全無法鬆懈的一堂課) 每一次上台,都是小組的競爭, 怎麼樣用獎勵競爭制度,抓回同學的專注力和參與力, 需要多年的工夫去根據現場的教學狀況,時時刻刻做調整, 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在競爭氛圍下,還是能建構出教室裡的安全感, 福哥巧妙運用,永遠不公布最後兩名的策略,讓我著實充滿的安全感, 雖然在我這一棒,不能替小組拿下分數還是很惋惜, 但是不會影響我在小組內的關係, 但是不會影響我後續課堂學習的心情, 這就是職業講師,注意到每一個人的心情,讓每一個人都有高度的參與力。

持續打造具有風格的資料分析課程

謝謝福哥和當天一起上課的夥伴,有你們才有那麼好的學習體驗,教學的路上能遇到大家真好。 共學夥伴

謝謝第四小組,一起努力拚到最後, 第四小組

謝謝過往曾上課的學員,有你們鼓勵與參與,才有持續努力進步的自己,

下課,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持續打造具有風格的資料分析課程。

雖然福哥說之後不會再開實體課程, 我覺得很可惜, 但幸好有線上課程,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只要有心,現在就能學習, 大家敲碗,或許下一次你也會跟我一樣幸運,抽中教學的技術線下課。

#我是 Mora
#資料思維力
#小穗步

教學的技術線上課免費試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