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師徒計畫-陪你一起走

身為 Mentor 的三個收穫

Posted by Mora Chen on Monday, October 12, 2020

TOC

參加 Mentorship 的初心

面對人生, 有無數的抉擇與挫折在等著我們, 有沒有一個時刻,當我們遇到挫折時, 看到一句話,重新燃起動力, 聽到一句話,改變你看事情的觀點, 進而受到激勵與啟發。

在職場上或人生上是否也有一個人, 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陪你走過某一段路。 師徒計畫是這些年我看到的新名詞, 似乎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 在外商公司會有 Mentor 帶領 Mentee 的制度, 但這樣的制度,在台灣相對少見, 在台灣,拚速度的文化氣息中, 即戰力是重要的條件, 或許不覺得需要 Mentor 來協助, 但我的疑問是, 除了公司需要 Mentor, 職涯上需要 Mentor 嗎? 人生這一條漫漫長路需要 Mentor 嗎?

時間會帶來很多啟發, 不記錄下來不分享, 時間帶給我們的寶藏就會消失, 我始終相信每一個人的經驗都有價, 想到這, 不讓自己有猶豫的時間, 立馬填寫 DS 師徒計畫的報名表, 壓下冒牌者症候群的想法, 我一定要好好回顧(挖出?)自己的經驗來分享。

為期三個月,一個月僅一個多小時的會談, 在短短的時間,不熟悉的陌生人, 要能給予建議,有一定的難度。 或許是資料科學家的職業病, 首要,必須要知道 Mentee 的需求, 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益。

開了 FB 聊天室, 大家沒有特別的互動, 才發現原來線上世界要建立關係真的很不容易, 不是我(傻人)想的那麼簡單, 沒有對話,怎麼會知道需求, 那就只好先有第一次接觸再說。

身為 Mentor 的三個收穫

相較於FB上的安靜,線上第一次月會大家侃侃而談, 對於公司裡面怎麼操作資料應用很有興趣, 然而每個人的背景不同,需求不同, 有商業/有資工兼財務背景/有應數兼資訊背景/有電子兼資料科學背景, 但卻有著相同的好奇與問題, 對於公司內部怎麼發揮資料的效益有疑問? 並且對於創業有著濃濃的好奇心, 這是我在師徒計畫的第一個收穫, 原來創業種子已經埋在這一代的心中。 但也惋惜對於創業這個話題, 我無法給予他們很立即的協助, 寫到這邊才想到, 我身邊也有認識創業的人, 或許可以讓他們認識一下?

由於其中一位 Mentee 在德國 IT 顧問業工作, 所以第二次的主題,就以資料科學在顧問業為主軸, 德國嚴謹的態度, 似乎較不太能接受較無法解釋的模型應用。 這是我在師徒計畫的第二個收穫, 不同國情對 AI 新穎模型的接受程度不同, 和台灣非 AI 模型不用的思維截然不同。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 除了職涯上的分享,還沒有其他的可能? 我試著先問問我自己, 現在的我想對10年前的我,如果可以給三項建議,會想說些甚麼? 發散階段羅列了很多,在從中精心挑選了我覺得最重要的三個, 這次,我忍住不給結論與建議, 取而代之,用比較冒險的方式, 透過提問的方式先好奇大家的想法,

下面兩兩選項中,
在日常生活中,
哪一個事情你執行的比例比較高?
你覺得哪一個比較重要或比較想要?
為什麼你會這樣選擇?(沒有一定的答案)

1.問問題 vs. 解決問題
2.輸入 vs. 輸出
3.賺很多錢 vs. 快樂滿足

這三個議題,只是我一路走來的其中三個反思, 但不同的反思,卻有相同的核心概念,

在面臨選擇時,我們是擁有選擇權的,
不要被但是打敗,
我知道輸出很重要,但是我沒有時間。
我想要快樂滿足,但是賺錢對我來說很重要。
我…,但是…。
這樣的造樣造句,真是陰魂不散,
超級容易出現在生活中,
但幸運的是, 發現透過自我了解和嘗試,
你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我…,可以…。」取代「我…,但是…。」後,會發現原來我喜歡,原來我可以。

第三次月會, 我收到 Mentee 很特別的回饋,

在網路上資料分析的技術分享很多, 但是對於人生的分享卻著墨較少, 如果我能在更早的時候就知道這些有多好。

在這些分享過程中, 他們看到了自己藏在心中的疑惑和內在需求, 超替他們開心的是, 他們原來自己都有方向, 只是被一些壓力和外界的想法覆蓋了他們深層的想法。

那…師徒計畫的第三個收穫是甚麼? 我體驗到 人生經驗分享蘊含強大的力量, 能讓他人看到自己深層的渴望。

#分享
#輸出
#導師要言行一致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
#師徒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