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突破整理的瓶頸?三個整理的瓶頸與反思

持續往過好生活邁進

Posted by Mora on Tuesday, June 9, 2020

TOC

前言

人時間有限,在衝刺事業的過程中,
難免會捨掉一些別人看不到的事務,
在工作、育兒、煮菜、整理家務中,
整理家務一直是被我捨去的一環。
因為這樣的取捨,
爸媽要上來小住,我們必須請人打掃家裡廁所。
要找一個小東西,可能翻遍很多地方,卻都遍尋不著。
小孩聯絡簿中的直笛找不著,只好立馬去買一個,
然後在某年的某日又突然出現, 這就是我們家去年的常態,
如果不去正視,也能生活下去,
因為生活的重心不在家裡,而是工作。

但每每下班回到家,腦已疲累,看到繁亂的物品,心也疲累了起來。
幸好,有一個喜歡整齊包容力超強的老公,
只是常常嘴巴念念著 「雙人床變成單人床了。 」
這是個事實,我沒有正面回覆,但我心裡有記得。

整理的專有名詞都知道,影片也看很多。
極簡、斷捨離和怦然心動整理術,朗朗上口。
也知道習慣要小碎步前進,
曾落實一次只整理一區,
總是被隔沒幾天又打回原形的客廳,
澆熄持續改變的動力。

三個整理的瓶頸

最近,廖文君在看板人物的訪談,
讓我有動力再嘗試一次,可能是點契合了,解開了我之前陷入的迷思, 其實我心裡都知道自己卡住的點,
只是需要選一個好日子,來解這些整理思考題。

  • 整理好了,很快就亂了? 那就不要整理了。
  • 自己花錢買的捨不得丟? 東西丟了又撿回。
  • 丟掉,太浪費,東西總是有機會用得上?

1.整理好了,很快就亂了? 那就不要整理了。

曾落實一次只整理一區,
我一開始挑選整理的地方是客廳,
因為那是要宴請客人到家必須一定要乾淨的地方,
但殊不知,那也是小孩玩樂的場所,
因此,常常整理好的隔天,又打回原狀。

有一次,我決定先不管客廳了,
先整理我每天都會用到的廚房,
這次廚房可以久久保持原狀,
才發現原來會讓我沒有動力持續整理的原因是,
我選錯整理的地方了,
客廳是一個可控力比較低的地方,
不適合挑選為一開始小型整理試驗場所,
難怪我會有滿滿的挫折。

原來,小碎步的過程中,除了開始很重要外,選對場域開始更重要。

2.自己花錢買的捨不得丟? 東西丟了又撿回。

有天,老公動手整理書櫃,
把小孩不看的書,放到準備送下社區回收區的袋子中,
因為不是自己動手整理與思考,
看到自己買的童書,被放到袋子中的那一刻,
忍不住又撿回來放到書櫃上,
又順道說了一聲,小孩之後可能會看的不負責任說法。
(事後諸葛王: 最近小孩迷上閱讀認證,總算把書拿起來啃了。)

在整理過程中,我突然發現,
整理不應該只是丟棄換取空間,
以童書為例,
可以先確認小孩是否有能力看了?
可以先確認小孩是否喜歡?
如果是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年紀看了,回收。
建立好自己整理的邏輯後,再依循這個邏輯進行處理,
如果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邏輯應該修正的話,應該立即修正。

迷之音: 或許另一個更好的方法,應該多陪小孩去圖書館,這樣就不會有整理書的煩惱。

3.丟掉,太浪費,東西總是有機會用得上?

結果東西越堆越多,更不想整理。 節儉是美德,
但為了節儉而讓自己不處理物品是一個很重的沉默成本,
不知不覺物品占滿了生活空間,
同時,囤積是讓自己停止思考的生活隱性指標。

堆積,僅含物品丟與不丟,以及浪不浪費的單一思維,
而忘了問自己,
+ 這物品為什麼會來?
+ 這物品對我來說重要嗎?
+ 這物品會讓我未來生活變得更好?
+ 有一種方式不用浪費、又能環保,且我又能保有自己的空間的作法嗎?

把東西送出去,讓它繼續發揮使用價值,
或許是一種三贏的做法,又環保,物品又能發揮價值,你又能贏得空間。
這是一個觀點轉替的過程,轉換 價值定義的主體,
從物品價值轉換到使用者價值,
降低物品價值的思量,關注在這物品會讓我未來生活變得更好?
這樣才有機會把不需要的物品離開你的身邊,避免丟與不丟的心理壓力。

寫到這邊,愛上迷航中突然想通的感覺,
就像遇到叉路一樣,逼迫必須開啟自己的感官,
去感受,去思考, 去找出更多不同的可能。
有些事情無法前進,只是卡住在某些點上,
想通了,就有勇氣繼續前進。

在整理的路上,你也正在迷航的路上?
我們一起前進,讓生活更加美好。

行動行為反思 (ARR)

最近開始執行一周整理一小塊地方後,
的確家庭的生活空間變的更清爽了,
但是看到放置到社區回收箱的東西,
都被轉移至垃圾車中,
或者變成垃圾推旁的吸汙水的一塊布,
雖然仍發揮它的價值,
看到實際的畫面在我眼前時,
像是一把槌子敲在心上提醒我,
不要亂買東西,(線上虛擬物品也是,雖然不佔空間)
買了,代表你要好好善用、善待,
下次有不適合或小朋友還很棒的衣服,
我要找一個會善待舊衣的地方,
有價值的東西就要好好善用,
這才是對待物品與地球最好的方式。

改變的起點 也挑選一個自已可控的小角落整理起,你會看到後續的改變。
整理也帶著孩子一起過生活。

#陪你生活
#整理
#心理覺察
#行動後反思